天山網訊(通訊員梁百川報道)吉木乃縣別斯鐵熱克鄉奧夏爾拜村離縣城20多公里,自然條件十分惡劣,經濟增長速度緩慢。這個村子雖然不富袁沒有鬧市那樣繁華,但是人們在這裡相處得十分友好,生活得十分幸脯這個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諧大家庭。該村的印玉才卻是十里八鄉的“民族團結明星”人物。他從點滴做起,40年如一日續寫人間大愛,成為民族團結的楷模和典範。
  離棄金窩 扎根僻壤
  1974年5月,印玉才隻身一人懷揣著勤勞致富的夢想,從老家江蘇泰興來到奧夏爾拜村這個窮鄉僻壤,一獃就是40個春秋〈著這個始終鄉音未改的黝黑小伙,當地哈薩克族群眾親切稱他為“哈拉(黑)江蘇”。他剛到這裡的時候種了些土地,農閑時節到建築工地打零工,日子雖然不富足,但是過得十分舒坦。他聽不懂哈語,就主動向哈薩克老鄉學習,他從學習哈語中愛上了這片土地,愛上了這裡的哈薩克族同胞。
  80年代初,改革開放的春分吹拂神州大地,特別是像江蘇這樣的內地省區,經濟發展速度快得驚人。1979年,印玉才回到老家目睹了眼前的繁華景象,家鄉的巨大變化著實讓他驚獃了,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親朋好友和同學都勸他不要再回到那個偏僻、邊遠的窮山溝。他的思想動搖了,不再打算回奧夏爾拜村。當時,他負責村裡的保管工作,村委會反覆發電報讓他回來。經過複雜的思想鬥爭,想到鄉親們、想到保管員這份責任,他毅然帶著愛妻回到了第二故鄉。用他自己的話說:“我聽慣了哈語,我熱愛哈薩克族兄弟的熱情與淳樸。他們把我當‘少數民族’,我離不開這裡,這裡才有我真正的家。”
  近年來,子女先後成家立業在縣裡工作,想盡孝心讓父母搬進縣城,他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辭。2013年6月,印玉才因患高血壓(200毫米汞柱)住進縣醫院。醫生囑咐他以後要少吃抓肉、少喝奶茶∩他就是不信這個邪,繼續吃抓飯、喝奶茶。當年10月,他兩次眩暈住進縣醫院。子女再次要求他搬進縣來,他一樣拒絕了。他說:“要我不說哈語,不聽哈語,不吃抓飯,不喝奶茶,這才是真正要我的命!”
  水乳交融 甘當三員
  奧夏爾拜村的哈薩克族占95%以上,印玉才充分發揮他懂語言、人緣好和自己是鄉人大代表的優勢,主動當起了“宣傳員”、“情報員”和“技術員”,架起了聯繫鄉政府、村兩委和村民之間的連心橋。
  80年代,在農村黑白電視還是很稀奇的東西,印玉才第一家買了黑白電視,全村的老鄉都擠在他家看新聞聯播、電視節目。他還不失時機地向鄉親們宣傳黨的富民政策,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等法律法規,積極當好“宣傳員”。
  走進印玉才家的院落,看到擺著一排整齊的石頭凳子,茶餘飯後鄰居們都愛在這裡來拉拉家常。他通過這些渠道,瞭解掌握村民對鄉政府、村兩委有什麼意見。譬如:退耕還林地管理得不好,成活率不高;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很慢等問題。他積極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,將這些意見如實反映給鄉政府、村兩委,把一些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,主動當好“情報員”。
  印玉才是個多面手,他眼勤手快,善於多種經營。他第一家買了小四輪和農用車,在村裡開了商店,帶頭勤勞致富。他還在種植和養殖方面總結經驗,把自己的經驗無私地傳授給鄉親們,大家都稱他“硬(印)技術”。  (原標題:【民族團結典範】古道熱腸印玉才 愛心澆綠親情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f12dfpav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